《大乘起信论》界诠法师 宣讲(50)

    


《大乘起信论》讲记

【以有境界缘故,复生六种相。云何为六?】


“以有境界缘故”,下面是从第三点开出来的六粗相。有境界缘,所以有缘呐!缘接下去会怎么样呢?就有这六种情形。云何为六?


【一者、智相,依于境界,心起分别,爱与不爱故。】


“一者智相”,跟上面相连下来,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入,然后呢?十二因缘在这里应该是什么?


智相就是触相。下面解释说,“依于境界,心起分别”,能见到它动,动了以后境界就现前了。境界现前,你会去分别它,感觉它,所以这个地方说“依于境界,心起分别,爱与不爱故”,喜欢或者不喜欢去感觉,感触,心去触境。


【二者、相续相,依于智故,生其苦乐觉心,起念相应不断故。】


第二“相续相”,相当于十二因缘的受。“依于智故”,上面那个智不是智慧,不能理解为般若智慧那个智,它只是了别分别的意思。这个智在这里当分别讲,能够了别外面的境,相续相产生。


“依于智故”,依于上面分别的缘故,对境产生分别啊!“生其苦乐觉心”,“觉”理解为受,苦乐感受的心生起来。苦的,你感觉怎么样啊!好或不好的心生起来。那么“起念相应不断”,念头一直说,这个好还是不好,这些念起来了。


【三者、执取相,依于相续,缘念境界,住持苦乐,心起著故。】


第三者“执取相”,相当于十二因缘的爱,感受,有好有坏的感受啊!那十二因缘为什么取爱不取瞋相呢?有两种嘛!有高兴的,有不高兴的。谁愿意取苦的,肯定要取乐的不是。怎么会爱呢?


因为爱的反面他就会瞋,也是因为爱。因为你有喜欢,所以才有不喜欢。我们通常说你有取就有舍,如果无有取舍的心,你的心就平静。


所以有爱才会瞋,像一个真正出家的修道人不会对哪个女子生什么暧昧之心啊!你就不会因为她而去自杀了,或者把她给杀了,搞对象都是这样。处对象,处一段时间不行了,他就把对方给干掉,为什么?他付出了所谓的爱,爱嘛!然后产生瞋是这么来的。


所以说他讲一个爱字,我们就要理解瞋包含在内。“执取相”就是爱。“依于相续”,依上面二者相续相那个地方而来的。“缘念境界”,心对着境界。


“住持苦乐”,对那个东西一直怎么样呢?不舍,坚执不舍叫“住持苦乐”。或者苦或者乐感受,那种心产生什么呢?“心起著故”,心产生执著。


……下回待续




阅读原文